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与探索
谦虚守信,谨言慎微,塑造良好法官形象
——兼谈网络语境下法官的性格与职业道德修养
作者:戴翼  发布时间:2011-08-24 15:45:05 打印 字号: | |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迅速推进,人民法院的司法工作愈来愈受到广大公众的关注,法官的一言一行随时可能成为网络舆论的热点。在这个网络迅速普及,人人都可以上网发微博、表达思想感情的信息时代,法官不仅要学好法、司好法,还要知礼、修身、养德、治言行,以中立者的身份、智慧的眼睛、儒者的形象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

  一、培养度量似海,虚怀若谷的心境,以从善如流,不急不怒的谦虚态度倾听八方意见。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名法官在QQ上的签名:“无知的纠缠最可怕”。咱中国有无讼是求的民间旧俗,一件纠纷不穷尽救济途径不会推上法庭,但是一旦推上法庭,双方都会高度重视官司的输赢,各种善意的、恶意的纠缠,中听的、不中听的言论会从四面八方向法官袭来,考验着法官的忍劲、耐性和品格修养。在这种情境下,法官尤其要有度量似海,虚怀若谷的心态,对待当事人的纠缠和不中听的言论要不失礼,不失言,不动怒,不报复,要认认真真地听,仔仔细细地记,要让当事人把话说完,把怒气和怨气发完,然后才有理、有节地进行解释、辩驳。每一名法官都要牢记法院是人民的法院,司法是为人民司法,维护人间公道,化解矛盾纠纷,平息屈者怒火,抚慰伤者心灵,是人民法院的立院宗旨,人民才是我们的上帝,我们的职业就是听意见,辨真伪,断曲直,谦虚是法官的职业要求,我们既然从事了法官职业,就要从善如流,不横不怒,不急不燥,以慈祥的长者面孔对待每一名当事人,以胸怀似海的肚量感染每一名当事人,以恳切的言辞打动每一名当事人,把掌握的法学理论和人生知识转化为百姓语言,切实做到辨法析理,胜败皆服,案结事了。

  二、培养信守承诺,诚实可靠的品格,以认真负责,不出纰漏的忠诚思想做好手头工作。前段时间网上披露了2个冷色笑话,一个是法官发出了2月30日开庭的传票,另一个是法官发出了24时开庭的传票。最高法院王胜俊院长痛斥这2名法官“缺少做为法官最基本的水平和对待工作最基本的态度。”法律是庄严神圣的,司法的人应该是诚实守信的,诚实守信体现在工作上就是认真负责,不出纰漏。不难想象,一个定在上午8点30分开庭,自己上午9点还在吃早餐的法官,一个把判决书写得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法官,会得到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尊重。诚实守信是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作为一个法官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更要一诺千金,做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得起法官誓言,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得起身上的法袍和头上的国徽,对得起每一名当事人对于法律、法院和法官的信任。法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讲信用,必须把每一次开庭,每一次调解,每一次判决看作是检验个人品格的性命攸关的神圣使命,绝对不能视当事人可欺,视诚信为儿戏,随意变更预定事项,随便违反工作纪律,草率动用裁量权,把法律的尊严、法院和法官的形象毁坏殆尽。法官必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哪怕是细小的工作,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证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不出任何纰漏。法官必须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每一项工作,自己说出的每一言话,做出的每一个行为都代表法律的尊严,都代表法官的形象。

  三、培养言所当言,谨言从事的意识,以百问不厌,庄重理性的法言法语赢得外界尊重。在司法发展史上,曾有一段时间认为法官应该守口如瓶,恪守中立,不随意发表意见,如法国大法官法朗士就曾说过:“我该在法庭内发言,而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得缄默。”但这种观念正在被以判前、判中、判后向当事人宣讲国家法律,帮助当事人沿着正确方向分析法律关系,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的公开透明司法所取代,如不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凡是引入陪审团制度的司法案件,法官都会随时向陪审团成员提供法律服务,要求陪审团成员尽快了解法律的基本内涵。我国特有的社情和民情更是欢迎法官释法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但是随之而来的法官失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公众的注视。前不久,一位基层法院的立案庭长因当事人在电话中反复搬引法律条文而不耐烦地对当事人说:“你别跟我讲法律了,我做法官这么多年,法律条文比你熟悉得多。”就这样不经意的一句话,把法院和法官形象推入了舆论的漩涡,法院和法官成了不讲法的代名词。舆论普遍认为,法官就是会说话的法律,法官的职业特点就是要求法官在任何情形、任何场合下,对待任何人都要言辞得体,理性庄重。当前各种媒介发展迅速,当事人和观众随便用手机录个像,录个音,就能通过微博发布到互联网上。我们不敢奢望录音录像的人理性,也不能奢求网民对待法官的理性,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说理性话,做理性事,不给别人留下断章取义的口实。宣讲国家法律是法官的权利也是法官的义务。在行使这个权利,履行这项义务过程中,全体法官都要谨记:我只对涉及的国家法律进行宣讲,不论当事人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态度发问,我只宣讲国家法律。如果法官能自始至终做到这一点,相信所有的流言和蜚语都会自行销声匿迹。

  四、培养防微杜渐,见微知著的能力,以一丝不苟,一尘不染的严谨态度恪守法官道德。中国有句俗语叫细节决定成败。有的法官不拘小节,在接待双方当事人甚至在庭审时,因为平时与一方当事人或当事人的亲戚、朋友关系好,就眉来眼去,亲热寒暄,认为只要不收受当事人的钱财,不接受当事人的吃请就脚正不怕鞋歪,就身正不怕影斜了。殊不知,正是这些被忽视的细节,在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眼里被不断放大,最后代替了法官大节,成了法官群体的标签。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法官与一方当事人或当事人的律师单独握个手,说句话都会成为法官可能办案不公的理由而可能被要求回避。中国社会是个人情社会,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各种封建遗毒又不时跑出来作怪,诱使社会公众对法院和法官产生了信任危机。如果法官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注重细节,不在一点一滴中恪守法官道德,就不可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不可能有司法公信,更谈不上推动法治社会建设了。

  恪守法官道德,首先要学礼。要学习法官礼仪,知道什么是有礼,什么是失礼,对法官必须具备的司法和生活礼仪必须熟记于心。

  恪守法官道德,其次要守礼。学礼是前提,守礼才是关键。有些法官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但就是不愿意严格要求自己去做,平时懒散惯了,以致习惯成自然,如接待当事人习惯地把脚架在桌子上,工作时间也不按规范着装,不分场合出口就是粗言秽语,还有些法官傲气凌人,动不动就是“我就要这样,你能把我怎样。”这样的法官,即使文凭再高,法学造诣再深,也不是个合格的法官;其办案水平再高,功劳再大也得不到当事人和社会的尊重。

  恪守法官道德,再次要洁身自好。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些法官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认为吃一点、拿一点不构成犯罪,殊不知,习惯必将成为自然,胃口会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大,最终欲壑难填。因犯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无期徒刑的原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贾永祥,就悔恨地总结:“好人、坏人之间并没有隔着万里长城,干坏事没有大、小、多、少质的区别”。法官是正义的化身,承担着化解矛盾与纠纷的神圣使命,如果法官自身已被金钱、权力收买,那办出来的案子必然也是“人情案”、“金钱案”,这不仅对不起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也对不起自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道德操守毁于一旦。因此,作为法官要谨记:接受当事人一次宴请,就失去一份威信;破一次法律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取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民心。

  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今年7月,中国互联网网民已经超过了4亿,微博已经超过了1.95亿,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民意已经成为了我们党和政府改进自身工作的一面巨大镜子。在网络语境下,人民法院和法官如何迎接挑战,发挥网络民意的积极作用,展示法院和法官的良好形象,将是摆在每一个法院和每一名法官面前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面对这个巨大的挑战,法院和法官惟积极主动改变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行为,学会与媒体打交道,用实际行动树立起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光辉形象。
来源:新宁法院
责任编辑:戴翼

地址:湖南省新宁县金石镇舜皇大道 传真:0739-4811523 电话:0739-4811008 邮编:422700